熱門文章
日本也有中秋節?細述日本月見節的由來和歷史! 說到日本秋季的風物詩,就讓人聯想到八月十五滿月的夜空。在這天晚上,人們向月亮供奉著芒草,一邊賞月一邊吃月見團子,實在是一個非常儒雅的節日。然而,您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十五的月亮就如此特別呢?為什麼要供奉芒草和月見團子呢?並且,每年到這個時候,一定總會有人在想「八月十五是幾號來著?」。 這次,筆者將會詳細介紹日本十五夜(注:十五夜是對八月十五夜晚的簡稱)和月見節的由來和歷史,如果您通過這篇文章對十五夜有更多瞭解的話,想必也能更加享受今年的月見節吧。十五夜是什麼時候? <img src="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thegate/2020/09/07/17/04/43/moon_sunset.jpg" alt="夕陽下的芒草和月亮" /> <small>夕陽下的芒草和月亮</small> 八月十五夜的月亮也經常被稱作是「中秋名月」,在農歷八月十五日這一天,一邊賞月一邊感謝一年的豐收,是日本自古的傳統。所謂中秋,指的就是秋季正中間的日子,按照農歷來算,秋季在七月和九月之間,所以正中間就是八月十五日。又因為八月的夜空最澄澈,月亮最美麗,所以逐漸誕生了在十五夜晚賞月亮的習俗。 十五夜雖然是在農歷的八月十五日,但按照月亮盈虧制定的農歷,與按照太陽運動制定的新曆,它們一年的長度不同。因此,按照舊曆來算,十五夜對應的新曆每年都不同,大約是在九月中旬到十月上旬之間,2020年的十五夜則是在十月一日。另外,由於月亮的盈虧週期(新月到滿月)並不一定是十五天,所以十五夜的月亮也不一定是最圓的,按照往年來看,一般都和月亮最圓的時候錯開一兩天。
25.aug 2020
讀了就知道!忍者・伊賀流和甲賀流的區別 戰國時代在日本地下社會中活躍的「忍者」,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受動漫和電影影響,至今「忍者」仍然受到世界的矚目。不過,你知道日本的忍者分成許多流派嗎?日本各地都存有忍者團體,流派數更多達71個(有多種說法)。其中以三重縣的伊賀流、滋賀縣的甲賀流忍者最為出名。究竟不同流派的忍者之間有何異同?接下來就帶你瞭解日本忍者流派的代表・伊賀流和甲賀流的文化特色。何為忍者 所謂的「忍者」,是指活躍在日本鐮倉時期和江戶時期,為武士進行情報蒐集、擔任間諜活動的人。也可以說是古代的間諜。 忍者使用特殊武藝・「忍術」,在各種戰役上立下功勞。 忍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忍者活躍於地下組織社會,據說日本最初擁有忍者的,是飛鳥時代的皇族「聖德太子」。聖德太子培養了一批忍者,以探查朝廷內部動向。 當時,忍者在日語被稱為「志能便」,直接侍奉於聖德太子的是大伴細人。 直到近代的大正時期,這種秘密情報蒐集者才被正式稱為「忍者」。過去依照不同時期和地區都有不同的叫法。 例如,飛鳥時期忍者被稱為「志能便」,戰國時期又被稱為「間者」,江戶時代則被稱為「隱密」。在京都和奈良地區,忍者被稱為「水破」,在福井被稱為「隱忍術」。 現在還有忍者的存在嗎? 現在還存在真的忍者嗎?恐怕大多數人都有相同疑問吧。 明治時代,日本設立了警察和軍隊之後,忍者的作用被逐漸代替。之後忍者的數目的確大量減少。 但是,忍者本身就是不為人知的隱密存在,所以在我們身邊,說不定還有神秘忍者的存在也不一定喔。 同樣身為忍者卻有多數流派 忍者屬於組織活動,這種組織(流派)分布日本各地。關於流派的數目眾說紛紜,大致有71個流派,各根據所在地和從屬氏族而不同。 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三重縣的伊賀流和滋賀縣的甲賀流,其中日本最早的忍者 大伴細人,就是出自甲賀流流派。
22.aug 2018
日本【醬油】你知道多少?徹底了解醬油的歷史和日本三大醬油產地! 醬油是日本代表的調味料之一,不管是吃壽司、燉煮食物或是吃壽喜燒時都必備! 這一次,小編就來為您介紹日本醬油的歷史以及三大醬油名產地-千葉縣、兵庫縣和香川縣小豆島-的醬油特徵。 希望藉由這次的專題,能讓您改變對醬油的刻板印象並對其魅力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那麼就讓我們來進入正題吧! 醬油的歷史 <img src="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thegate/2019/06/18/17/34/44/Soy-Sauce-and-Sushi.jpg" alt="壽司與醬油" /> <small>壽司與醬油</small> 醬油原型的一開始最早的記戴是在700年前的中國古書「周禮」上出現的,當時被稱為「醬」。 所謂的「醬」主要是當時對保存食品的總稱,其中還分為3種類,分別是草醬、肉醬和榖醬。草醬是指醃漬物;肉醬是指又鹹又辣的食物;穀醬則可說是現今醬油和味噌的起源了。 那麼,日本的醬油起源是從何時開始的呢?就讓我們來看下去吧! 奈良時代 <img src="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thegate/2019/06/18/17/34/53/Soybeans-and-Miso.jpg" alt="大豆與味噌" /> <small>大豆與味噌</small> 奈良時代時,日本吸收了許多從中國傳來的文化,其中的醃漬物和味噌等各種發酵食物也從此時起開始在日本開始製作。 而當中以「醬」製法為主的食物急速的發展,種類也隨之而增。「醬」製法使用的原料是大豆、米、麥等,只是當時這些原料對於一般的老百姓而言十分昂貴。當時民間最普遍使用的調味料還是以「鹽巴」為主,所以醬油在奈良時代則被認為是上流社會才會使用的豪華調味料! 平安時代 <img src="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thegate/2019/06/18/17/34/36/Seasoning.jpg" alt="6種調味料" /> <small>調味料</small> 隨著平安時代的到來,製作醬的技術也隨之進步,醬漸漸的從固體狀變成了液體狀。 平安時代時,已發展出在餐桌上會有的4種調味料-「鹽、酒、酢、醬」,民眾在用餐時已可選擇自己喜好的調味料來搭配進食了。這4種調味料在當時被稱為「四種器」,可是相當珍貴的配料哦! 鎌倉時代 鎌倉時代隨著日本農業的發展,以西日本為中心開始大量栽培大豆,除此之外,人們還開始使用被稱為「溜」的調味料。 這個稱為「溜」的調味料,在日文的意思是沉在味噌下方的液體,是當時在製作味噌的過程中,把固狀的味噌取出後,在味噌桶下方所殘留下來的液體,而這個「溜」可說是日本醬油最初的原型了。 室町時代 室町時代的中期漸漸有了現代醬油的樣貌,「醬油」一詞也在此時誕生。咦?為何會知道醬油一詞的是在此誕生的呢? 這是因為專家們發現了在1597年所出版的日常用語辭典『易林本節用集』中出現了「醬油」一語而得知,這也是日本最早有醬油一詞出現的文獻資料。 到了室町時代後期,隨著以日本文化為中心的關西地方工業化發展的關係,醬油的釀造也日漸興盛起來了。 江戶時代 <img src="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thegate/2019/06/18/17/34/59/Zaru-Soba.jpg" alt="竹簍蕎麥麵" /> <small>竹簍蕎麥麵</small> 在江戶時代時,醬油的釀造生產工業開始展開,所使用的原料也從大麥變成了小麥,現今大家所熟悉的「濃口醬油」也在當時普遍的釀造並大量的生產。 於是,醬油文化便從江戶時代開始著根。需要使用到醬油的食物,像是天婦羅、蕎麥麵、鰻魚燒等的外食產業也開始流行起來,在江戶時代受到民眾喜愛的濃口醬油也在此時在關東地方開始日逐漸普及了。 明治時代 明治時代開始,日本開始與海外文化有了交流,於是,西洋風的醬料、蕃茄醬等調味料開始引進,也在日本國內開始生產了。 但是,此時的醬油已變成了百姓的生活必需品,隨著一戰之後的好景氣,醬油的生產量也急速的擴大;隨著工業化的大量生產下,醬油便快速的進入了各個家庭中。 昭和時代 到了昭和時代,因為受到二戰的影響,原料開始不足,所以政府便特設了「統制物資」法案,來限制民眾購買物資,醬油也形成了由政府統一配給的民生必需品。 但是,隨著之後的技術革新,醬油的釀造也開始有了新的變化,製作方法便從人力轉為機械化了。 現在 現在的醬油可說是品質好又量多,除了在日本銷售之外,在美國、中國、澳洲等世界各地也可買到日本的醬油。經年累月所製作出的日本醬油在世界各地形成了好口碑,也漸而被叫為「世界的調味料」並用此名號打遍了全世界。 如何?從最早期的醬油原型到現在全世界都知道的日本醬油演變歷史大致上都了解了嗎?接下來,就趕快來看看日本醬油的三大名產地吧!
4.jul 2019
【中山道】江戶時代的古驛站街道5選! 在日本江戶時代,以街上設置的驛站為中心興盛起了「驛站街道」,經歷了近200多年至今,這些驛站街道多數保留了下來。這一回,我們就為您介紹修建於江戶時期的五條古街,其中之一的「中山道」上的5處古驛站街道。漫步於其中,不僅可以觀光欣賞古韻風景,還可以品嘗地方料理,欣賞傳統工藝品等,樂趣非常多。古驛站街道簡介 和電車汽車等各式交通工具十分發達的現今不同,江戶時代的移動手段就是步行和驅馬。在當時參權交代的制度下,各地的藩主一年要離開自己的領地,去江戶上任一回。由此,日本各地通過步行或者驅馬移動起來。 作為途中的休憩場所的,就是在街道沿線一定區間內設置的「驛站」。以驛站為中心匯聚了各種店鋪,由此形成的街鎮就是驛站街道。 <img src="https://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thegate/2019/06/17/13/16/54/Highway-List.png" alt="日本街道壹覽" /> <small>街道壹覽</small> 在連接江戶和日本各地的街道當中,有聞名的「五街道」,分別是東海道,中山道,甲州街道,奧州街道和日光街道。僅在這五條街上,就有超過200多處驛站。 同時,驛站街道還作為防衛設施,設置了專用道路。這種道路名為「枡形」路,被設置成直角形,為了防止敵軍的入侵。
12.dec 2018